黄山毛峰品牌网
黄山毛峰品牌网推荐2022新茶

金竺山毛峰(绿茶)

首页 > 安徽茶叶 > 正文
日期:2022/8/7 23:07:36
一、简介
金竺山毛峰的前身为“金竺佛茶”,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石台县七都镇金竺山,是石台四大名茶之一。

金竺山毛峰茶树

二、品质特征
金竺山毛峰外形非常美观,每片茶叶约半寸,一尖一芽色泽翠绿,尖芽紧偎叶中,酷似画眉鸟肚,全身白色细茸毛,入杯冲泡,芽叶“倒挂金钩”于杯顶,雾气翻腾,清香四溢。

少傾又有如“天女散花”般徐徐降落,开汤后叶底嫩绿,芽叶浮沉舒展变成“雨后春笋”之状,一开汤味淡雅,二三开汤味浓郁,四五开后清香依存。

金竺山毛峰鲜叶

尤以海拔1000多米的金竺山顶一处长满兰花之地的茶叶更以“香醇长存,犹然不散”而著称。因茶园离金竺山上人家有五里山路,故名为“五里路”,经过云蒸兰蔚的金竺山毛峰远近闻名,不愧为茶中上品。

三、产地环境
金竺山位于皖南茶乡—安徽省石台县七都镇西北部,平均海拔800多米以上,境内山峦起伏,草木丛生,终年云雾缭绕,石台四大名茶之一的金竺山毛峰就产自这里。

金竺山茶园

“高山云雾出名茶”,金竺山毛峰之所以名贵,与它优越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金竺山毛峰茶园分布在海拔800多米的龙泉寺、观音楼和海拔1000多米的“五里路”附近。这些地域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阳光直射时间短,土层肥厚,而且常年是“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整日满山云”,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以及各种有益物质的积累。

金竺山毛峰茶园

特别是“五里路”茶园四周遍生幽兰,采茶季节,正是山花怒放之时,优雅的兰花吐出的清香飘至数里之外。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金竺山毛峰才得以形成叶片肥厚,持嫩性强,经久耐泡,香醇长存,犹然不散等特点,深得人们青睐。

四、历史发展
美丽宜居的千年古镇七都位于皖南茶乡、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石台县东陲。七都镇自古就种植茶叶,全镇现有茶园总面积11350亩,年产干茶260余吨,盛产多种绿色无污染的高山云雾茶,制作精细,色泽翠绿,汤浓味醇,堪称茶中佳品。其中七都金竺山毛峰茶历史最为悠久,品质最为上乘,与珂田仙寓山毛峰、丁香雾脊坡毛峰、贡溪铜铃坡毛峰并称为石台四大名茶。

金竺山茶园

据《石台县志》记载“金竺山毛峰芽头壮实,色泽翠绿,香气清雅,叶底嫩绿,汤味由淡雅至浓郁,四五开后清香依存”。

金竺山毛峰的前身“金竺佛茶”历史悠久,始于清代。当年九华高僧培基和三界师徒二人选址金竺山重建龙泉寺时,就是爱上了这山中之雾,萌发了种茶之举,从而带领大小和尚垦山种茶。在金竺山古龙泉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的《龙泉寺产业碑记》中就有茶叶、林木、山地面积等相关记载,那时的金竺山毛峰数量有限,且多为山上的僧侣所有,用以自饮和招待前来游山的高僧名侣、文人学士。清代知县沈卓如(七都人)游金竺山时曾赞誉:“此地原同天竺国”、“斯山即是佈金园”,金竺山毛峰因此而始具盛名。

金竺山毛峰虽然久负盛名,但在解放前,仍为龙泉寺和尚和少数达官显贵享用,金竺山上村民依然过着食不饱腹的贫穷生活。解放后,党和政府从各方面加以扶持,1974年,全国茶叶会议确定了石台县为全国100个至1980年产茶5万担的重点县之一,大大促进了金竺山茶叶生产的发展,金竺山毛峰产量、质量以及茶农收入都逐年提高。

只有15户人家63口人的金竺山生产队,在茶叶科研部门的指导下,除改造原有的老茶园和开辟培养了一些新茶园外,还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年产毛峰茶均在1000公斤左右,茶叶由国家统购包销,每到茶季,县里都派专人到金竺山指导茶叶加工收购,期间,称之为石台四大名茶之一的金竺山毛峰被送到了北京参评并获了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石台县副县长的知名茶叶专家秦德星更是倾情于金竺山,那些年,每逢茶季秦县长都会去金竺山住上一阵子,指导茶叶生产并亲自采摘鲜叶为当地茶农示范制作金竺山毛峰茶,使金竺山毛峰这一名茶重新焕发青春蜚声省内外。

金竺山茶园环境

五、故事传说
为何七都金竺山出如此上品茶叶呢,据传这跟九华山的和尚有关,至今七都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七都沈氏是继吴、毕、蔡、童四大家族之后兴起的另一支旺族。唐咸通年间来自浙西,故始建大西社庙。

传说沈氏辂公来七都后单传十八代,险遭灭族之灾,但自打龙头山喷涌泉水,形成西门河后,便一改有龙无脉之象,这沈氏就一子发千孙。因此就在这水口上方、龙头山脚再建了一座社庙,名日“龙泉寺”,红柱支撑,金瓦盖顶,富丽堂皇,再加上连绵起伏的龙头山就在庙后,越发锦上添花。此后沈氏就有“大西、龙泉”二社之说,宗族复得繁衍,迄今仍不失为七都大姓。

龙泉寺产业碑记

好端端的一座龙泉寺,却在一天深夜毁于一场大火,这火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原来这寺庙里的和尚心术不正,不守清规戒律,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经常夜里在禅房内生火烧鱼炖肉,吃过之后溜出寺庙厮混。一天禅房内火种未被灭尽,死灰复燃,终于酿成焚庙之祸。当这和尚回庙时,只见废墟不见庙,感到大事不好,立刻逃之夭夭。好端端的一座龙泉寺只留下一堆残砖碎瓦。七都人就把这一片场地叫“寺没坦”,一直叫到今天。

当年沈氏决定再修龙泉寺时,恰得九华山化城寺有位叫作三界和尚的化缘路过七都,沈氏族长就请他来商量再修龙泉寺事宜,三界对这等大事不敢擅自做主,就说“要回山禀告九华禅师”。当九华禅师获悉七都准备再修龙泉寺的原因后,深感震惊,不想在这佛门弟子中竟有像龙泉寺里的这等败类,因此就把再建龙泉寺当做己任,决定将再建的龙泉寺定为九华山化城寺脚庙,并嘱咐三界和尚下山操办。

他下得山来就是勘察庙址,结果选中了云雾缭绕的金竺山。庙址定下来后,他就打着赤脚四处化缘,在一年多的时间,历经艰辛,从江浙闽等地运回来十几个挑子的纹银。考虑到这龙泉寺是九华山化城寺的脚庙,就按化城寺的模样建,从建寺到塑菩萨都很顺当。可铸钟时却遇上金银含量不足,揭不上顶的难题,幸得山上吕氏老太慷慨解囊,她把一家三代的陪嫁金银首饰全部献上,才使这口大钟按期浇铸而成。

这吕氏献金银铸钟之事,让山上刘姓人家知道了,也想为建庙尽点心意,就把自家一条最大的牯牛给宰了,把皮剥出来制鼔,由于这张牛皮大而薄,制的鼓擂起来响人云端,后来人们就把这钟叫震山钟,鼓叫响雷鼓。据传,当年金竺山龙泉寺敲钟九华山巅都可听到。
金竺山只有吕、刘、陈三大姓,吕刘两姓已表心意,唯陈姓还没动作,当得知还有香炉未铸,就下山买得不少犁头、壁耳,铸了一座大香炉。这龙泉寺经过一年多的修建,大功告成后还在寺后建了一座造型别致的观音莲蓬楼。

一时间新建的龙泉寺香客云集,香火旺盛,这就出现了住宿难、行路难的问题,便又建了男女香客客房三处,共50多间。整修了上山的道路,并在半路上又盖了一间“净心亭”。

净心亭遗址

龙泉寺、观音莲蓬楼毁于文革时期,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残垣断壁的观音楼和字迹仍可辨认的三界塔墓志:“到此依稀十一年,同心募建古龙泉,多蒙信徒恩施遏,幸得高僧志浩然,冠殿重兴方护国,金身复现大罗天,驱邪救难人族师,园寂归西九品莲”。

三界塔墓志

相传,金竺山古茶树就是当年三界和尚所植,原在选址金竺山建龙泉寺之时,就是爱上了这山中之雾,萌发了种茶之举。经过几代主持的辛勤劳作,终于让金竺山茶树满山,茶香袭人,成就了石台四大名茶之一的金竺山毛峰茶。


上一篇:石台香芽(绿茶)
下一篇:雾脊坡硒茶(雾脊坡毛峰)
黄山毛峰品牌网推荐2022新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