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品牌网
黄山毛峰品牌网推荐2022新茶

黟县石墨茶(黟山石墨茶)

首页 > 安徽茶叶 > 正文
日期:2022/8/7 16:46:27
一、简介
黟县石墨茶,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黟县石墨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黟县石墨茶

二、品质特征
每年清明至谷雨节气,是黟县石墨茶集中采摘的时期,采摘一芽二叶为主,石墨茶制工要求非常精细,经过鲜叶挑摘、杀青、揉搓、初烘、炒坯、做形、复烘等七道工序。制成的干品色泽墨绿,条形弯曲,叶显白毫,冲泡后味甘气香,汤色浅绿清亮,叶条嫩绿完整,入口香气清新持久,甘露而有回味。

经安徽省农科院化验中心检测,该茶中氨基酸含量5.81%,咖啡碱含量5.4%,可溶性矿含量3.91%,叶绿素含量为1.2毫克/克,维生素等含量高,含铁、钙、镁、锰、锌、钴等十几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之功效。黟山石墨茶的传统加工技艺,深刻反映出条索状炒青绿茶向卷曲状乃至颗粒状炒青绿茶转变的历程,是研究颗粒状绿茶演变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活资料。同时,因其富含营养物质和矿物质而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为茶中难得的佳品。

黟县石墨茶汤色

1.感官品质
黟县石墨茶外形圆紧重实、墨绿透翠;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嫩栗带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柔软绿亮。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圆紧墨翠、栗香甘醇”。

黟县石墨茶叶底

2.理化指标
黟县石墨茶理化指标见表2 表2 黟县石墨茶理化指标 项 目指 标 水分(%)≤6.5 粉末(%)≤0.5 总灰分(%)≤6.5 水浸出物(%)≥37。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黟县石墨茶质量安全符合以下相关标准的要求。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认证绿色和有机产品,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进一步规范生产行为。

三、茶树品种
黟县地方群体茶树良种(黄山群体种)或从中选育的无性系良种。

四、理化指标
黟县石墨茶理化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标准。

项目
指标
水分(%)
≤6.5
粉末(%)
≤0.5
总灰分(%)
≤6.5
水浸出物(%)
≥37

五、产地环境
黟县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和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5.8℃,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在1686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适宜茶树生长。
黟县石墨茶茶树栽培应选择与原生地立地条件相似,海拔200 m~800 m之间,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水质优良,无污染源的地域。生产基地内路渠等基础设施应配套齐全。

黟县石墨茶产地

1.气候
黟县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和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5.8℃,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在1686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适宜茶树生长。

2.地貌土壤
黟县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典型山区县,黄山余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黟县中部,形成新安江(南)和青弋江(北)的天然分水岭,中间高,南北低,山与盆地兼而有之,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是较为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之一。
黟县山地土壤主要分为红黄壤、黄红壤、山地黄壤、紫色石灰土和高山草甸土五类。长期受雨水淋漓和冲刷,土壤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形成了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海拔300-500米一般以黄红壤为主,500-800米以山地黄壤为主,800米以上多为高山草甸。土壤发育的层次分明,在较为完整的植被的影响下,土壤的肥力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0%,土层厚度>60厘米。土壤pH为5.0-6.5。

3.水源水质
黟县河流均发源于境内中部中山,分属于青弋江和新安江两大水系,北水入石台县境,经太平湖汇入青弋江,南水经横江过屯溪汇入新安江。水资源丰富,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

2.4生态环境、大气状况
黟县境内生态环境优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84.7%,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优异的生态环境,优质的光温水土条件,为黟县石墨茶创造了优越的生长条件;黟县石墨茶茶园分布在海拔200-800m之间低山河谷地带,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雨量丰沛,常年云雾缭绕,有利于茶叶叶绿素的合成,是黟县石墨茶形成“墨翠”的重要因素;同时促进了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可溶性物质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是形成黟县石墨茶“栗香甘醇”品质特征的重要条件。

六、地域保护范围
黟县石墨茶地理标志农产品涵盖整个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核心地域范围为:碧阳镇横岗村、钟山村、南屏村、赤岭村、星火村、古黄村、关麓村、丰梧村、碧山村、石亭村、柏山村、深冲村、马道村、南门村、郭门村,宏村镇古溪村、朱村、屏山村、金家岭村、龙江村、汤蜀村、泗溪村、塔川村、星光村、际村、大同村、雉山村,渔亭镇桃源村、团结村、楠玛村、下阜村、汪村、考川村,西递镇霭峰村、西递村、石印村、潭口村、叶村、源川村,柯村镇柯村村、湖田村、三合村、宝溪村、翠林村、东坑村、胡门村,宏潭乡溪下村、竹溪村、塘田村、佘溪村、宏潭村、杨林村,洪星乡大星村、同川村、杨家墩村、红光村、长春村、美溪乡黄菇村、兰湖村、庙林村、美坑村,共计8个乡镇61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8′30″-118°06′00″,北纬29°47′00″-30°11′30″,生产规模为3700公顷,年产量200吨。

七、历史发展

石墨茶主产地于西递、渔亭两镇交界处石墨岭,茶因山而名。这款历史名茶,据清同治七年(1868)《黟县志》记载时,历史至少有120余年,时至今日已逾270年历史。

黟山石墨茶为颗粒状绿茶。因“重如石”“色如墨”“香高味浓”和“营养保健价值高”等特点而闻名天下,清代曾为贡品,为皇帝青睐。清同治己巳(1879)《黟县三志》称:“茶,六都石墨岭产者佳,茗家谓之石墨茶”。石墨岭所属的桃源洞村,有许、李两姓各占一半。后因石墨岭地处经商古道“宁池古道”之上,茶商经常在此落脚,久而久之,就将聚集到石墨岭的茶叶统称为石墨茶。

《黟县三志》记录石墨茶

相传石墨岭上的山村多百岁老人,其长寿之道,乃常喝石墨茶。民国后期,该茶失传。1985年,黄山市科委,黟县科委、茶叶实验场共同挖掘、研制该历史名茶,获得成功,命名“黟山石墨龙芽茶”,1988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2011年,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科技专家大院”,面向市场成立“黟山石墨茶项目小组”,从历史文化,产地分布,鲜叶特性,品种调查与选育,土壤性质,手工工艺改进,研究机械化加工工艺,包装开发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过近三年不懈努力,取得卓越成果。

唐代,陆羽《茶经》中品评了歙州之茶,王敷《茶酒论》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载。黟县石墨岭上茶树丛生,茶叶呈墨绿色,又因此地名叫石墨岭,于是该地人习惯地称之为石墨茶。

清同治十年(1871年)《膨县三志》称:“茶,六都石墨岭产者佳,苔家谓之石墨茶”。

石墨茶为黟县历史名茶,因手工加工复杂,至民国初期而失传。

1985年,黄山市科委,黟县科委、茶叶实验场共同挖掘、研制该历史名茶,命名“黟山石墨龙芽茶。

1988年6月,黟县石墨茶通过安徽省鉴定。

黟县石墨茶干茶

八、采摘标准
鲜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各级别鲜叶外形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质量要求
特级
一芽二叶初展,叶质柔软,均匀鲜活,无夹杂物。
一级
一芽二叶开展,单片叶及对夹叶≤5%,尚匀,鲜活,无夹杂物。
二级
一芽二叶、三叶开展,单片及同等嫩度对夹叶≤10%,尚匀,新鲜,无夹杂物。
三级
一芽二叶、三叶开展,单片及同等嫩度对夹叶≤15%,尚匀,新鲜,茶类夹杂物≤3%。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 鲜叶盛装、运输和贮存符合GB/T31748的要求。

九、加工工艺
黟县石墨茶加工工艺流程: 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做形→干燥。其独特的工艺“轻揉捻、重二青、炒小锅、炒大锅、”,是外形圆紧品质特征的关键工艺。

传统手工加工工艺
黟县石墨茶传统手工加工工艺为: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头坯(炒小锅)→摊放筛分→炒二坯(炒大锅)→烘干。

1.摊放
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放在竹匾上,摊放2-3h付制。

2.杀青
在八桶深底锅内杀青,投叶量平均为750g,温度控制在130℃左右。先单手翻炒,水气露出改抛抖及结合平炒,约经4-6min适度起锅。

3.揉捻
在揉盘上(竹匾)手握茶团旋揉,先轻后重、及时解块复揉,揉至茶条卷曲粘手为宜,时间一般2-3min。

4.初烘
用烘笼初烘,烘笼温度90℃左右,及时轻翻,初烘10min左右下烘摊凉。

5.炒头坯
初烘叶经摊凉后进行炒小锅,以两笼为一锅,锅温先高后低。投叶时锅温度105℃,用手翻炒1-2min后降低锅温双手揉炒,手势先轻后重。炒3-5min锅温降至60℃继续揉炒,炒10-13min起锅摊凉。

6.摊放筛分
用竹匾进行摊放约1h,用竹筛筛除碎末。

7.炒大锅
开始时锅温55℃左右,随后慢慢下降到40℃ 左右。投叶量开始每锅4-5kg,中间进行二次并锅,以利做紧外形。全程时间约10-12h。全凭双手操作,在深锅内进行,炒时手心向上,五指拼拢,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边炒边出风,至初具虾形,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减少到每分钟5—6次。烚炒到含水率15%出锅摊凉。

8.烘干
用烘笼足火烘干,烘笼温度60℃左右,及时轻翻,下烘前提高温度至90℃左右,烘1-2min以提高香气。

黟山石墨茶包装成品

机械化加工
机械化加工执行DB 34/T 2571 石墨茶加工技术规程。

生产记录要求
黟县石墨茶生产全过程要求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生产技术措施、投入品使用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质量检测情况,生产投入与销售情况等,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上一篇:祁门红茶(祁红)
下一篇:凫峰绿茶(凫绿)
黄山毛峰品牌网推荐2022新茶
大家都在看